何可欣忆初入校园生活:学霸帮忙划重点 英语最难学

  大公体育 2013年9月,2008年北京奥运会女子高低杠冠军何可欣挥泪告别赛场,结束了16年的体操生涯。退役后,何可欣选择在北京师范大学继续学习深造,从奥运冠军向普通大学生转变。回忆起初入校园的生活,何可欣坦言,学校是运动员迈入社会的第一步,与人交流更是特别值得学习的过程。

  “实际上,运动员和外界接触比较少,即使在比赛时会与粉丝和记者有接触,但这和外界真正接触到的人是不一样的,这样的环境造成了运动员大多相对比较单纯。”何可欣认为运动员在思考一些事情的时候会直接想结果而忽略掉整个过程,没有按照正常思考的步骤来进行。

  被问及最难科目时,何可欣表示,英语是最难跨的一个坎,“我的记性超级差,在学一个东西时经常是当时感觉记住了,但瞬间就忘了。”

  回忆起刚进入校园的那段时期,由于基础比较薄弱,在学习过程中何可欣一度感觉很吃力,“老师讲课放PPT,可我笔记根本跟不上;而且我不知道重点在哪里,不知道要学哪里,背的东西根本没用。”

  为了让自己尽快跟上学习进度,何可欣一方面靠慢工弥补记忆,同时在与同学相处的过程中结识了越来越多的“学霸”朋友。她很感激同学对自己帮助,“他们会课后帮我补课,帮我划重点。”何可欣认为,除了学业之外,在学校里面最大的收获就是学会了人际关系的处理和协调。(文/李耀威)


\    \

责任编辑:李耀威 DF002

热闻

  • 图片

大公出品

大公视觉

大公热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