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中国男足时隔15年再次进入世界杯亚洲区预选赛12强赛,中国足球再次引发国人的关注,但在刚刚结束的2016年“江阴周庄杯”国际青年锦标赛第3轮比赛,中国U17国青0-5不敌乌兹别克斯坦,遭遇两连败丢球数达到10粒,中国足球似乎又输在了起跑线上。

  据国际足联最新公布的排名,中国男足世界排名81,亚洲排名第8。与14年前闯入世界杯的那支国足队伍相比,目前这支国足不仅与世界强队的差距在加大,而且在亚洲都沦为二三档球队,未来中国足球崛起的发力点在哪里?面对即将到来的12强赛,国足能走多远?

  张斌悲观看待12强赛出线前景 高洪波称不应妄自菲薄

  虽然国足有惊无险进入12强赛,但征战前景不容乐观。从与12强赛对手的历史交锋战绩来看,中国队面对韩国胜率6%,伊朗26%,乌兹别克斯坦40%,卡塔尔31%,叙利亚67%。

  尽管中国足球目前处于一个低谷,但中国国家男子足球队主教练高洪波认为并不应该妄自菲薄。他指出,虽然与世界强队相比,中国球员在灵巧性、节奏变化以及小范围速率方面仍需提升,但在亚洲的赛场上,中国球员的身高、速度以及对抗方面都有一定的优势。

  谈及目前这支国足队伍在12强赛的前景,CCTV资深体育评论员张斌直言,自己是个悲观主义者,挑战来临时先设想最差的结果,根据他对球队的判断,球队在比赛时不要束缚自己的手脚,正常发挥就好。

  张斌强调,如果想让中国男足打进世界杯,高洪波必须要在未来一年半的时间让中国队有焕然一新的表现,“这对他的人格魅力和领导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希望高洪波不只是技战术称职的主教练,更要做有统治亚洲雄心的统帅。”

借鉴德国经验踏实做青训 邵佳一看好中国足球10年后崛起

  去年发布的《中国足球改革发展总体方案》提出,争取到2030年国家男足跻身亚洲前列,到2050年成为足球一流强国,这份方案也被称为“揭开中国足球新一轮改革序幕”。

  关于中国足球如何崛起,有过旅德9年足球经历的著名足球运动员邵佳一认为,中国足球应借鉴德国足球的经验,投入更多的人力、物力和财力,按照真正的足球规律加强对青少年的培养,“如果能踏踏实实做好这件事,我相信只需十年时间便可实现中国足球重新腾飞。”

  邵佳一强调,在这个过程中最关键的是要有耐心,青少年要需要时间。因为并不是投入很多钱后,中国球员的水平就能够立刻提高。

  高洪波则从教练的角度给出了建议,他认为应加强中国教练在青训方面的训练和指导水平,同时建立更具体、更精英的培训体系。“毕竟校园足球刚开始,接下来需要探索更合理的青训培训和赛制,这是未来中国足球在人才培养上需要考虑的环节。”


  使用归化球员是短视行为 期待海外华人后裔回国效力

  日前,中国足协通过官方网站发布了《关于印发中国足球中长期发展规划(2016—2050年)的通知》,其中提到的“吸引高水平的足球人才来华工作”。引发了大家对归化球员政策或将“松绑”的猜测。

  在国足是否应使用归化球员的问题上,邵佳一直言,“这是一种短视行为,我不认可。”他指出,使用归化球员虽然可让国足在短时间内成绩得到提升,但相信大家更愿意看到本土球员水平的提高,看到本土球员组成的国家队站在世界杯的赛场上。

  在足球领域有着深厚积累的张斌也表示,从内心来讲并不认同归化球员,不太能接受,“犯不着为了加快世界杯出线进程而使用这种方式。”他更期待移居海外的华人后代在当地的足球环境中成长起来后,能够回国从事体育运动,为自己父母的祖国或是先辈的祖国效力。

  不只是归化球员,在外援的使用上,邵佳一也持保留态度。在邵佳一看来,国足实力下降与俱乐部为提高成绩而注重外援有直接关系。他指出,俱乐部引进的外援都是世界级的,这对俱乐部有帮助但对中国足球没有任何帮助。曾与多名国家队队员“过招”的邵佳一认为中国球员的能力并不差,但由于俱乐部在关键时刻依赖外援,不给本土球员机会,这导致了中国球员缺少经验和在比赛中的责任感,不仅影响了球员的发展,最终也影响了国家队的水平。

  “高水平外援对中国足球发展肯定是利大于弊。”在外援的使用方面,高洪波有着不同看法,他认为高水平外援是“送上门”的老师。他以自己举例,“作为一名中国教练,我更多关注这些外籍教练带队时所采取的思路、策略,临场指挥的应变,队伍的管理。”高洪波建议将外援的风格特点记录下来,在年底或者间歇期进行业务研讨和分享,“相信会对中国足球发展有帮助。”(文/李耀威)

往期回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