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低杠公主”何可欣,5岁开始练体操,2008年,年仅16岁的她在多哈世界杯以罕见高分摘得金牌,一战成名,随后相继夺得08年北京奥运会和09年伦敦世锦赛高低杠冠军,成为中国女子体操队获得“大满贯”第一人。
在2013年9月全运会上,何可欣挥泪告别赛场,正式退役。在16年的体操生涯中,何可欣既经历过夺冠的辉煌,也遭遇过痛失奖牌的无奈,但她仍感激高低杠带来的福气,感谢体育培育了她永不放弃的精神。
自曝性格很“女汉子”:从不被看好到大满贯的逆袭
虽然何可欣拿到了女子高低杠项目的奥运会、世界杯、世锦赛、亚运会、全运会五大赛事的“全满贯”,有着“高低杠公主”的美誉,但何可欣在2005年初到国家队时,最擅长的项目却是自由体操。何可欣透露,由于小时候腿部力量特别好,当时已经可以做到F组、H组难度的动作。
但由于何可欣的骨骼没有发育完全,骨头比较“脆”,脚和膝盖的关节承受不了过大的训练强度,很容易受伤。“每次腿部受伤我就去练只需要手的高低杠,等伤好了再去练自由体操,但每次练到一定难度腿又受伤,就再去练高低杠,这么来回倒腾。”何可欣笑言,“把需要用腿的项目的时间全拿来练高低杠了,最后发现在高低杠上用的时间比别人都多,努力了自然就有回报。”
何可欣透露,她刚进入国家队时并不被看好,“大家觉得我体型、身材等先天条件都不是很理想”。她对此看得很坦然,既然先天条件一般,就必须靠后天努力去改善。她坦言,自己是一个固执的人,喜欢的事情一定会投入去做,体操也是如此。
在高低杠项目上的投入和刻苦训练让何可欣逐渐脱颖而出,成为中国体操队为数不多的空翻型选手。她不仅会做中国队员擅长的转体,而且别人做出不了的空翻也能做。凭借技术上的优势,刚出道的何可欣让大家眼前一亮,“那时大家都觉得我比较猛,实际上我也挺女汉子的。”何可欣笑称。
2013年9月全运会,何可欣最后一次走上赛场,但因从杠上落下只获得第5名。比赛结束后,何可欣重新走上高低杠赛台向观众致意,流泪亲吻了高低杠。“我之前一直觉得亲吻高低杠这个事情比较做作”,何可欣表示,但在离开赛场的那一刻意识到自己对高低杠是有感情的,如果没有练体操,如果腿没有受伤,就不会在高低杠上花费那么多心血,大家也不会认识我,“我打心眼里感谢它,感谢它带给我的福气。”
实际上,由于伤病、身体发育等原因,在后期的训练中何可欣已经很难再增加难度,“只能维持”。为了能够完成全运会的落幕,何可欣付出的辛苦甚至比备战奥运会时还要多。对于落幕战的结果,何可欣坦言,虽然不完美,但也接受了这个结果,“因为没有什么可后悔的了”。在她看来,这或许正说明自己与体操的缘分到了,这一页应该合上了。这个有遗憾的结果也可以让她在未来的路上放平心态,踏踏实实去走,“不会飘得很高”。
体育生涯是一笔巨大的财富:意志力坚强 看淡成败
在何可欣16年的运动生涯中,既有过站在高低杠项目世界最高领奖台上的辉煌,也有过因伤病等原因未取得理想成绩的无奈。如今,经历过多次世界大赛锻炼的何可欣对成败看的很坦然,“人不可能一直在成功的状态,这样很累,需要走下来缓缓,人生的高度总是会像心电图一样上下、下上。”
何可欣希望大家对运动员和教练员多一些理解,多关注比赛过程的精彩,从心里爱上体操,不要因为一次失误或者失败就发出指责的声音。她直言,大家看到的只是结果,但有多少人知道运动员和教练员每天付出的努力?谁都不想失败,“并不是一支队伍或者一位运动员有冠军的实力就一定会赢。”
“哪怕说今天我们失败了,但以后还是会在失败的基础上自我改进,然后走向成功。”何可欣强调。
有这样一种说法,体操是运动之父,田径是运动之母。多年的体操生涯不仅给何可欣带来了美丽的外表和形体,更为她带来了坚强的意志力。在何可欣看来,体育最大的魅力是能够为运动员带来坚持和永不放弃的精神,能够培养责任心。她指出,在为冠军这个目标而努力的时候,运动员不仅仅是为了自己,更多是为了自己的家庭,为了养育自己的人,“在这个过程中会培养运动员对社会的责任感,在运动员相处的过程中也会互相扶持帮助,给彼此温暖和关爱。”
不只是责任感,体操更为何可欣带来了坚强的意志力。她笑言,练了体操后抗打击能力特别强,“不会觉得有什么事情接受不了,没有什么事是过不去的,很多事情无非是一个时间问题。”(文/李耀威)
【更多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