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BA“管办分离”改革的进程是当前国内体坛重要事件之一。2016年年初,以姚明为代表的由18家CBA俱乐部办理注册中职联篮球俱乐部(北京)股份有限公司(简称中职联)成立,希望获得CBA联赛的商务经营权。而在中职联成立后不久,篮协便宣布将牵头成立CBA联赛公司,推进管办分离。而双方由于诉求不同,在CBA改革问题上没有达成共识。
如何看待中职联与篮协的纷争?迫在眉睫的CBA改革应该如何推进?近日,曾参与运营CBA长达7年的原盈方中国董事长、现乐视体育副董事长马国力在做客“大公·TOP体育”时表示,中职联和篮协并不是对立关系,在谈判过程中双方应多从对方角度考虑问题,寻求最大公约数,实现多赢的局面。
双方纷争属历史遗留问题 中职联成立是迫于无奈
中职联和中国篮协的纷争主要集中在话语权和商务开发权的争夺上。其中一个重要方面是CBA联赛公司的治理结构和股权结构将如何设定:中职联希望各家俱乐部以中职联作为整体加入CBA联赛公司,同时未来CBA联赛公司授权中职联进行联赛的商务开发,但篮协方面希望将商务开发权留在CBA联赛公司这一层。
作为当事人,马国力很清楚这次纷争的前因后果。据他介绍,2013年CBA俱乐部和联赛委员会已经联合提出CBA要向商业化改革,但当时没有很强的动力,所以一直处于讨论阶段。2014年,CBA联赛委员会通过了成立CBA联赛公司的方案,但当篮管中心将方案报到体育总局时,足球的改革已经开始了,体育总局表示要根据足球改革实施的效果再确定篮球改革方案。
由于一直等不到“自上而下”的联赛公司成立,2015年9月中超又出现了80亿版权的“大原子弹”,而CBA联赛公司的成立又迟迟没有着落,于是CBA俱乐部开始酝酿成立自己的公司,主要是想实现联赛的公司化运营,
“中职联的成立是迫于无奈的,”马国力直言,如果2014年的联赛公司方案当时被批准,也不会有后来的事。现在篮协牵头的CBA联赛公司准备成立,中职联管办分离的目的实际已经达到,篮协成立的公司同样能代表俱乐部的利益。他强调,双方都应该不忘初衷,目的是联赛要公司化运营。
妥协是谈判的最高境界CBA改革需搭建多赢平台
5月13日,箭在弦上的CBA改革有了最新进展,“推进CBA联赛改革工作座谈会”举行。篮管中心副主任李金生在会后表示,与会代表大多数人拥护篮协制定的“管办分离两步走”方案,即CBA改革首先将联赛的商务权剥离,待时机成熟后再将竞赛权剥离,最终实现CBA管办分离。这次会议意味着CBA的改革方向与方式已定,篮协将掌握CBA改革的主导权。
作为投资人的代表,姚明在此次会议陷入孤立,虽然他对改革方案提出了建议,但会后新闻稿内容几乎没有涉及。实际上,在4月19日中职联与篮协第二次会谈结束后,中职联对外宣称,“双方已经失去了沟通基础。”
但在马国力看来,中职联和中国篮协不是对立的,中国篮球要想健康地发展,既需要主管单位积极推进改革,也需要俱乐部响应改革。他强调,CBA改革应该是“改良”而非“革命”,妥协才是谈判的最高境界,双方应寻找最大公约数,实现多赢的局面。
“有人总是说NBA怎么样,但NBA运营体制是很成熟的,哪怕再停摆,也是在谈判,没有谁一句话就信口开河。”马国力建议,谈判时应不要总是从自己角度考虑,应多从对方角度看看。
马国力指出,CBA改革无论是在商业模式、人才专业性还是改动幅度方面,都比足球容易得多,目前的做法是将简单问题复杂化了。“我不希望看到目前剑拔弩张的状态,如果拖延下去最后损失的将是中国篮球。”
CBA新竞标价格肯定很高 做强联赛是改革根本
随着盈方中国与CBA商务合作协议将于2017年到期,CBA将迎来新一轮的激烈竞标,很多人预计合同金额将比盈方中国2012年签的天价合同翻出一倍不止。马国力同样认为CBA新商务合同的金额一定会很高,但他也强调,在合同签订过程中,价格是重要因素,但不应该是唯一因素。
虽然预计合同金额会很高,但对于合同的具体金额是多少,马国力认为存在几个不确定因素:第一,要根据2016年中超的营收情况来判断是否存在泡沫;第二,谁来接管CBA联赛公司;第三,谁来接管篮管中心,而新篮管中心主任对篮球将如何规划也不确定。
马国力不否认篮协成立CBA联赛公司自己运营联赛也是一种选择,“至少抢下了15%左右的代理费”,但他直言,这样做同样存在风险,即能否在目前的体制下把人才吸引到公司里做最佳方案尚不能确定。
马国力指出,如果有优先选择权的盈方中国能在优先谈判期提出让各方面都同意的方案,合作协议也就没悬念了。“我更倾向这种老合作伙伴谈判的方式”,因为联赛有很多服务项目,包括赞助商和转播商的选择、客户服务、运动员和俱乐部的保障等一系列工程。如果按照价高者得的原则,肯定会有公司用投机方式标一个高价拿到合同,但很可能新公司由于没有经验,做2、3年后发现不能做了,“这将影响CBA未来的发展。”
关于CBA未来的改革方向,马国力认为除了要解决管办分离和商业化运营之外,还需要处理好国家队和联赛的关系,目前为了保证国家队7、8个月的集训将联赛从50周压缩至38周,在马国力看来这是没必要的。5个月的联赛不仅难以让赞助商获得充足的回报,也让观众经常处于没比赛可看的状态。他强调,联赛才是市场化改革的根本方向,联赛不仅能够训练运动员,更重要的是让观众每周能看到几场好看的比赛,“这也是联赛的目的”。(文/李耀威)
【更多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