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4月,一位清华IT男因劳累过度而猝死在酒店马桶上的新闻在当时引起一阵热议,触动了不少在一线城市打拼的年轻人,运动、健身似乎成为一件迫在眉睫的事情。2015年,据运动平台咕咚后台统计,其用户每天运动里程加起来可以绕地球600多圈;今年7月27日,第36届北京马拉松报名结束,共有66576人报名,比去年增长了102%,中国路跑呈现出爆发式的增长。近日,同样身为IT男的咕咚创始人、CEO申波做客大公•TOP体育,揭秘运动平台咕咚积累千万用户优势何在,分享全民健身时代咕咚的战略布局。


  健身也可以像打网络游戏一样上瘾

  身为IT男的申波看到同行们压力大、健康情况堪忧的情况,就开始思考如何把大家玩游戏的劲头转移到运动上。“大家打网络游戏,一开始都是零,然后不断地杀怪,最后就进阶了”,咕咚也想把游戏的理念融入运动健身里面,于是在咕咚的APP页面里,就有了“新手训练营”、“5K”、“10K”、“半程马拉松”、“马拉松”这样的训练计划,参加训练的个人还需要接受相应的奖惩挑战。打游戏有各种PK,咕咚社区就是一个大擂台,所有人都可以秀身材、晒步数,甚至做直播、成网红。

  除了引导用户参与健身、爱上运动,像其他互联网项目一样,咕咚的核心点是“解决用户需求”。与乐视关注整个体育产业链不同,申波说咕咚针对具体运动的人群,他们“在运动前,需要一双跑鞋、需要跑前热身指导”,在运动过程中“需要一些工具记录运动数据,比如速度,从而根据个人体质等因素提醒过快还是过慢”,运动结束后“可以晒图和跑友进行交流,甚至加入到线下马拉松比赛”,这种基于个人用户运动前、中、后的需求整合在一起,就形成了咕咚的全民健身生态系统。

  有一篇童话故事叫做《咕咚来了,大家快跑》,运动平台咕咚名由此来,去年年底咕咚的用户量为4000万,仅仅半年,现在已经达到了6000万。谈到如何“吸粉”并增加用户粘性,申波说:“如果只是记录用户的数据,不久之后大家都会厌倦,只有在一个社区里人和人之间的关系才会持久”。起初,咕咚仅作为一种工具帮助用户记录数据,现在用户可以利用咕咚“入坑”,比如参加线下跑团、骑行团,并且听健身达人、奥运冠军分享运动知识,只有体验到运动的快乐,“大家才会养成持续的运动习惯”。


  C轮融资已完成 将从四纬度构建全民运动生态圈

  今年五月底,运动社交平台咕咚宣布完成C轮融资,融资金额为5000万美元,申波称自己和投资人都认为“全民运动健康是体育最核心的一个价值点”。在申波看来,要想发展体育行业,除了竞技体育,更重要的是全民运动起来。

  日前,国务院印发了《全民健身计划(2016-2020年)》,指出到2020年,每周参加体育锻炼的人数达到7亿,经常参加体育锻炼的人数达到4.35亿。但是目前中国只有两三亿人每周可以至少运动一次。

  与国家的全民健身计划不同,咕咚的全民运动生态系统着眼于市场、聚焦在行业。“当中国每周运动一次的人数达到7亿,相对应的装备行业、赛事服务、培训行业都会受这个引导进来”,为了构建全民运动生态圈,咕咚欲从四个纬度同步拓展。

  首先,“所有的运动都可以数字化”,大数据作为一个明星概念,几乎得到了所有互联网公司的重视,就像运动手环、智能跑鞋一样,咕咚平台可以记录下每个用户的运动数据。其次,“形成解读数据的一套系统”,基于这个系统,咕咚可以对用户进行个性化分析与指导,继而进行商品与服务推荐。第三,扩大赛事活动,“咕咚在中国首创了线上马拉松,去年举办了35场”,跨越时间和地理的线上活动“规模大、影响力也大”。除了线上活动,“我们也有自己的IP,比如10公里城市微马、相亲跑”,将体育娱乐化“可以吸引更多人参与进来”。最后一个纬度就是增值服务,比如“让林志玲、郭德纲录音以作为咕咚的提示音”,完善服务。

  建立全民运动生态圈“就是建立一种生活方式”,申波期望咕咚可以为全民带来积极的、运动与生活方式、养成持久的运动习惯。(文/于子钧)

  【更多阅读】 

  国内跑步火到“摇号” 中国路跑足迹已至国外

  玩法创新 全球首家线上马拉松获追捧

  IT理工男变身体育大咖:学习扎克伯格先解决自身需求

往期回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