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8年北京奥运会之后,体育得到越来越多国人的参与和关注;2014年10月,国务院印发的《关于加快发展体育产业促进体育消费的若干意见》(以下简称国务院46号文件)将体育产业上升为“国家战略”,体育产业成为新“风口”,各路资本不断加大追捧力度,在“互联网 ”概念的热炒下,各类体育创业项目、体育类平台、体育类APP层出不穷。

  但与发达国家相比,我国体育产业尚处于初级阶段。蓬勃发展的体育产业在成为国民经济新增长点的同时,也不可避免地面临着过快过热增长带来的问题和隐忧。近日,智美体育集团(以下简称智美)副总裁宋鸿飞做客“大公·TOP体育”,畅谈对中国体育产业发展的建言和期待。

  中国体育产业应加强专业化 赛事版权和内容收费将成趋势

  国务院46号文件明确提出,到2025年,我国体育产业规模将达到5万亿元。这意味着未来11年我国体育产值将以每年29%的高速复合增长率才能实现规划要求。随着政策红利的释放,体育产业得到各路资本的热捧,但宋鸿飞提醒,在我国体育产业蓄势待发的局面下,仍有两个问题需要注意。

  宋鸿飞直言,目前投入体育产业的大量资本只是看到体育产业是“一块肥肉”,没有考虑市场和需求端,某一个具体的产业板块很可能因为过多资本关注而价格虚高,导致最后难以得到市场端的认可。宋鸿飞建议资本在投入前做好相关的调研、分析和规划。

  此外,宋鸿飞认为,中国体育产业应加强专业化。他坦言,目前中国的体育营销产业、赛事运行水准包括产业端结构框架还出于初级阶段。在这个阶段,产品规划一定要考虑到民众诉求和市场需求,“提前两步是先烈,提前一步是先驱”,专业化的产品结构搭建很重要。宋鸿飞强调,只有持续打造产品专业化,才能实现真正的竞争力。

  2015年,体奥动力以5年80亿的“天价”拿下中超联赛全媒体版权,让中超版权达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谈及这个价格,宋鸿飞坦言,“确实很让人吃惊”,但他也指出,当赛事IP本身的价值和买单人对赛事认识的价值相匹配时,版权多高都正常。“中超卖出80亿版权说明中国的版权保护、版权价值的意识正在崛起。”

  宋鸿飞感慨,“中国的体育人很不容易,在赛事运营过程中一直缺少一块收入,不仅收不到版权费还要作为成本端去支付转播的费用,而这种形式其实是不健康、不完善的。”作为赛事运营商,他希望在国内运营比赛的同时给运营机构留下利润空间,实现多方共赢。

  目前,腾讯、乐视、体奥动力均推出付费体育会员模式,关于未来体育赛事的运营模式,宋鸿飞预测,“中国起点高,平台高”,相信未来体育赛事版权收费和观众付费看比赛将成为趋势。


  冰雪运动在中国必火看好橄榄球和搏击类运动发展前景

  作为体育产业的核心,目前国内体育赛事产业尚处于起步阶段,产值占比与欧美国家差距明显。中国2014年体育产业的产值为3136亿元,所占GDP的比重为0.6%,其中近80%的产值由体育用品贡献,体育赛事产值不到10%。

  为促进我国体育赛事的发展,国务院46号文件也对丰富体育赛事活动的提出了具体要求。宋鸿飞认为,目前更多民间团体和运营机构有机会自主运行一些活动,在国内运营成功的体育赛事IP有限的情况下,有机会诞生更多新的赛事IP。

  展望中国未来可能崛起的体育赛事,宋鸿飞表示看好三大体育项目。“冰雪运动将成为未来几年很热的项目。”他指出,这主要是由于2022年北京冬奥会的刺激。“冬奥会就开在家门口,不论是从国家政策角度考虑,还是从产业端角度考虑,在奥运会之前对于产业端的引导和项目的输入一定会成为主要方向,这个产业必火。”

  宋鸿飞进一步分析,由于冰雪项目还是户外运动中的大旅游项目,收益是通过绿色经济产业,能够迅速在当地积累,开花结果,“这也有助于当地政府对它的扶持。”同时,目前培养的青少年冰雪项目运动员也正好能赶上在2022年冬奥会出成绩。

  “未来一些新奇、有趣,能够覆盖到全年龄段的运动将在全国迅速崛起”,宋鸿飞看好的第二个运动项目是橄榄球。他指出,橄榄球在国内大中城市的普及度已经越来越高,而通过与橄榄球运营机构交流,宋鸿飞发现,民间力量推动起来的橄榄球热潮非常大。

  此外,在宋鸿飞看来,搏击类项目具有竞技和健身的双重特点,而目前国内健身项目正趋于多样化,“预计搏击类项目也将成为热门运动。”

  智美战略布局“体育 ” 打造平台构建完整体育产业链

  22年前,中国互联网接入世界。现在,中国已是网民规模全球第一的互联网大国,正全速开启通往“互联网 ”时代的列车,互联网也正在加速渗透到体育产业的各个方面。在宋鸿飞看来,“互联网 ”为体育带来了无限可能性。

  关于互联网和体育的关系,宋鸿飞指出,不管互联网设计的多好,运动也难以在互联网上游实现,互联网归根结底是一个信息互动交流平台,通过搭建互联网平台,把某一趋势性事件或某一活动传播和影响到更大范围的人。

  据宋鸿飞介绍,智美在2014年提出了“体育 ”的概念。他指出,“互联网 ”可以增加很多的项目,“体育 ”则是围绕着培训、旅游让这些项目实现融汇贯通,二者的嫁接让很多远在天边的事情变得近在眼前,给更多民众了解和参与的机会。

  “说小一点像线上马拉松活动,说大一点,可以通过互联网的形式实现全球范围的互动,一起做一件事。”宋鸿飞以智美正在运营的“一带一路”马拉松系列赛举例,很多线上活动通过互联网对各城市的民众和赛事做了更好的关联。

  宋鸿飞表示,未来智美将增加线下的产品、赛事、培训等内容,增加人群和产品之间的互动和共勉,把项目运行制的管理形式变成产业运行制的集团化运营模式,打造成“体育 ”的平台化公司,“为相关机构提供交流、互通、合作的平台,联合更多机构的专业板块构建一个完整的产业链条。”(文/李耀威)

  【更多阅读】

  宋鸿飞预测体育赛事版权和内容付费将成趋势

  宋鸿飞建言体育产业发展:先调研后投资 提高专业化

  宋鸿飞预计管办分离将是体育产业化改革的大动作

往期回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