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10余年来,北京的三大球得到蓬勃发展,国安足球、首钢篮球、北汽排球已成为北京体育的名片,受到数以百万计北京市民的关注。在国内联赛竞争日益激烈的现状下,北京三大球将如何提升和突破?近期公布的北京体育产业规划中提出,到2025年北京的体育产业将达到3000亿,这一目标将如何实现?近日,北京市体育局局长孙学才做客“大公·TOP体育”,解读北京体育产业和三大球谋篇布局的这些相关热点问题。
三大球已成为北京城市名片 是市民重要的生活方式
与大多数城市只有一支球队表现出色不同,北京三大球实现了齐头并进的发展:北京国安在中超排名始终名列前茅,北京首钢男篮4个赛季三夺CBA总冠军,北汽男排率先在三大球中卫冕成功。“到工体看国安,到五棵松看首钢,到木樨园看北汽排球”,三大球已融入到许多北京市民的生活之中,成为他们一种重要的生活方式。在孙学才看来,三大球是北京的城市名片,给百姓文化生活带来很多意想不到的精神享受。
北京球迷曾提出“赢就一起狂,输就一起扛”口号,孙学才认为,“这说明三大球已经在市民心中有了重要的位置。”他以上一赛季CBA总决赛举例,北京首钢夺冠当天,北京地区的电视收视率高得惊人。
北京市民对北京市抓好三大球的做法给予了这样的评价:“抓好三大球也是民生工程”。孙学才赞同这个评价,他表示,北京三大球已经成了惠民工程,“百姓喜欢,市民关注,我们就大力发展。”
在如何提升北京三大球影响力上,孙学才介绍:一是政府和俱乐部合作高效和愉快的合作让俱乐部管理水平越来越高,首钢、国安、北汽这三家俱乐部均在球队管理、市场营销、后备人才培养达到了很高的水平。二是企业能够给予球队更多的投入和支持。“从社会的角度看,企业投入支持球队是有效果的。”
布局北京体育产业 促北京三大球升级
在近期公布的北京体育产业规划中提出,到2025年北京的体育产业将达到3000亿元。为了实现这个目标,孙学才介绍,将从四个方面加大工作力度:一是紧抓措施落地;二是紧抓北京筹办2022年冬奥会和京津冀协同发展这两个历史机遇;三是紧抓创新发展,探索建立体育产业股权投资基金;四是紧抓龙头企业,到2025年打造3到5家有自主品牌的、在世界上有知名度的领军企业。
谈及三大球在北京体育产业中的布局,孙学才强调,发展三大球是北京体育局的重要任务,而发展三大球的一项重要工作就是打造龙头俱乐部,让俱乐部在运营、管理、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等方面有全面的提升。“作为政府部门,会为俱乐部从政策层面和社会环境方面创造条件,支持俱乐部通过有效渠道和手段发展壮大。”
随着我国三大球联赛职业化的推进,越来越多的城市开始注重发展三大球,有些城市的个别项目已经超过北京。如何在激烈的竞争中保持和提升北京三大球的水平?孙学才表示,首先要在政策上给予支持。打算采取以奖代补的方法,对通过投入提高联赛成绩的俱乐部,政府给予一定的奖励。其次,要抓青训体系,抓后备人才培养,吸引更多的孩子喜欢三大球,不仅是锻炼身体,也成为其一生的爱好。“这样也有可能发现人才,将其培养成专业运动员。”第三,抓三大球的文化,将队伍的精神融入到城市精神当中,同时深入挖掘文化内涵来促进三大球发展。
另外,孙学才指出,还要通过建立不同的赛事来打造竞赛体系,比如国际赛事、青少年锦标赛和市民联赛等。通过竞赛的杠杆作用来带动业余训练和专业训练的水平,带动更多市民参与其中,在丰富北京百姓文化生活的同时,对竞技水平的提高也有好处。
作为体育爱好者,在亲身参与运动的过程中,孙学才感受到了三大球展现出的集体作战和团队精神,他期盼北京三大球的球队能够追求更高、更快、更强的目标,展现出体育精神,并将这种精神转化为动力,在大赛上取得好成绩。(文/李耀威)
【更多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