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高级副总裁,新浪体育事业部总经理,中国田径协会马拉松运动委员会委员魏江雷近日做客大公•TOP体育,作为一名资深的马拉松跑者,魏江雷分享了他对当今中国国内马拉松热潮的认识,告诫跑者要对马拉松有敬畏之心,并冀望中国的马拉松运动能够健康有序的发展。
2015年,是中国马拉松历史上浓墨重彩的一年。这一年,无论是举办马拉松比赛的城市数量,还是参与马拉松比赛的人数都出现了爆发式增长。2015年10月18日一天,全国就有11场马拉松赛事同时举行。至此,马拉松俨然已发展成中国最受欢迎、最具影响力的群众性赛事。
对于一个城市举办马拉松赛事的意义,魏江雷说,马拉松赛道是宣传城市的舞台。一个城市通过举办马拉松赛事,能够利用赛道来展示城市风光,风景名胜,文物古迹,现代城市地标。
但他也直言自己无法认同一个在清晨没有跑者装点的城市能拥有一张马拉松的城市名片。“对于一个马拉松主办城市来说,如果平时没人跑步,那么它仅仅就是个举办跑步比赛的城市,而不是一个跑步的城市,更不是马拉松城市”。
对于马拉松直播方面的认知,魏江雷将其总结为“赛道真人秀加风光大片”。“跑步是一个最好的机会,马拉松的直播用直播的镜头语言,用当地跑者的故事,把每个城市最值得称道或最值得被人们记住的一面让人们记住”。他提及,今年舟山半程马拉松2小时45分钟的直播就将比赛、风貌、人文、物产等一个立体的舟山展现的淋漓尽致。此外,通过马拉松赛事的直播可以让更多的人参与到马拉松项目中来,获得一种积极向上的健康的生活方式。
魏江雷人称大A,有着十几年的跑龄,同时他也是路跑活动的积极倡导者。在谈到这一年马拉松一窝蜂似的赛事安排、良莠不齐的赛事品质、令人堪忧的人身安全等话题时,魏江雷表现出来更多的是忧虑。
针对去年中国马拉松赛中发生的几桩猝死事件,魏江雷说:“跑步这个事情特别能够磨炼一个人的很多性格特质,特别能挑战自我,但马拉松不是一个挑战自我的比赛,在比赛过程中一定要量力而为。”
“比赛中的问题大多是因为跑者之前没有训练而冒然去参赛,这些危险和其日常的积累,包括对马拉松、对跑步运动的理解有很大的关系。在兴奋之余,跑者要更多的聆听自己身体给自己的信号,避免很多不必要的伤害。”魏江雷坦言。
他亦指出,中国以前从不办马拉松,现在办全马,办半马,而且在之前不做任何宣传。作为主办方,如果是第一次办首马,就必须要求参赛人提供参赛的完赛报告或完赛证书,这是一个特别好的对跑者的保护;另外在当地要有训练营,有训练证明。
“当然,比宣传更重要的是马拉松跑步赛事的训练,一个正常的城市如果今年要办一个马拉松,应该是在一年前先办路跑训练营,让马拉松跑者接受系统的训练,全马比赛至少要训练一年,半马至少要训练六个月”。而作为中国田径协会马拉松委员会,则有更多的责任为每一个举办比赛的团队做培训。
“在赛制的组织上,今天任何一个赛事必须有一个双向车道作为备用道,不能够跑者占据,除了生命通道外,医疗救护点,包括AED的设备,这对一个成熟的城市举办马拉松都是有一个很明确的概念,”魏江雷说。
当互联网融入跑步,当体育引入风投概念之时,马拉松产业方兴未艾。对于未来马拉松在中国的体育产业发展中扮演着何种角色,魏江雷指出,“跑步本身其实投入并不大,对政府来讲,举办跑步比赛投入几百万就可以办一场上万人参与的比赛。对任何一个城市来讲,跑步能拉动的旅游、消费以及运动商品的售卖潜力是非常大的”。
在谈及目前马拉松比赛中出现的很多与文化文明不兼容之处时,魏江雷讲到要对马拉松有敬畏之心。
“体育项目都是有技术含量的,所以首先大家对任何一个项目要有一种严肃科学的态度。第二,在训练过程中要讲究科学的方法,任何训练都是讲究方法的,比如跟马拉松相关的赛道礼仪其实都挺多”。魏江雷希望大家通过关注跑步,关注马拉松礼仪,也能够去完善个人在日常社会生活中的一些礼仪习惯。
对于2016年马拉松赛事的预期,魏江雷笑言“2016年赛事只会比2015年多”,并希望有更多的真正的跑步城市出现,而不是更多的马拉松办事城市。作为政府,则应该多想想如何用跑步的方式让城市更健康,更有活力。文/冬花
【更多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