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席嘉宾:欢迎大徐今天做客《大公·TOP体育》栏目。
徐济成:汪老师好,这是一个全新的平台。
首席嘉宾:12月15号很特别,咱们都在人民大会堂亲眼见证了参与了这个时刻,宣布北京冬奥组委正式成立,这就标志着北京冬奥会进入实质的筹备阶段。
徐济成:对,换句话说就是有了正式的身份证,或者有了正式的户口本,名正言顺,因为它也是按照国际奥委会在申办期间跟我们签主办城市合同的一个重要的里程碑事件。
首席嘉宾:这是一个非常重要的时刻。
徐济成:对。
首席嘉宾:已经宣布了北京冬奥组委的领导班子,郭金龙书记出任北京冬奥组委的主席,副主席人员也宣布了,都跟大家亮相了。你来分析一下,现在这个班子为什么会选择这些人作为我们北京冬奥组委的核心领军团队?
徐济成:我觉得它有三大方面,首先是在北京和张家口,按照我们的以往惯例,一定要由当地的领导来亲自抓这件事。
第二,这个班子里面从主席到执行主席,到副主席,几乎所有的人都有北京奥运会的经验,而且北京奥运会期间也是担任了相应的主席或者执行主席等一些非常关键的岗位。另外,这一次还增加了很多在北京奥运会期间在第一线工作的人员。像鲁勇,当时他就是场馆管理团队的部长和秘书长之一,在一线运作,他就对整个奥运会的任务落实是非常的熟悉。
另外一个,只有一次机会,不可能给你第二次机会才去弥补,因此国际奥委会在整个申办的过程中对于北京奥运会的经验也是非常的看好,也是非常的尊重,因为在北京奥运会期间,我们是有很多的创造性工作。
所以这个班子我认为是达到了这几大要求。第一,它有传承,第二,它有实际的领导力,第三,它的执行力是非常强,关键是它有非常强的经验。这些经验可能是让全世界其他申办奥运会的城市都非常羡慕。因为我们刚刚办过北京奥运会。
首席嘉宾:北京冬奥组委成立的时候,也提出了北京冬奥会的申办的一些未来要开展的工作重点,你认为哪些重点现在是要马上开始推进的?
徐济成:我觉得有两个非常重要的。一是迅速要组织起骨干团队,来拿到国际奥委会各个方面的文件,主办城市合同,我们的申办报告,它必须一致起来。
另外一个,要迅速建立一支高效的、有经验的,而且是国际化的工作团队,一定是中英文的。比如说以我负责的媒体运行这部分,实际上我们这个部门没有任何的资源,不像交通部有车辆,不像工程部有场馆,我需要跟他们沟通,把所有的资源汇集起来为记者服务。
这些细节都要形成一本一本的操作手册,有了操作手册,就像我刚才说的,再把关键团队的核心人员培训好。当志愿者也来了,工作团队也来了,打仗的时候才能把它层层传导到每一个岗位,每一个岗位都知道我来干什么,我来怎么干,还知道我要干到什么程度,我为谁工作,这个我觉得是可能我们会比北京奥运会期间要有很大的改进。
首席嘉宾:北京奥运会给大家留下的印象很深刻,当时国际奥委会主席罗格用的是无与伦比来比喻。12月15号北京冬奥组委成立的时候,现任的国际奥委会主席巴赫发来书面的致词,其中就说到北京是全球唯一一个既举办过夏季奥运会,又将举办冬奥会的城市,你怎么样解读,为什么国际奥委会和国际奥林匹克大家庭都把冬季和夏季奥运会都放在了北京,都投下了信任的票?
徐济成:我觉得它是有四方面的原因,首先是北京有强烈办好奥运会的意愿,无论是从政府层面,还是民众层面。
第二,办奥运会这种大规模的项目,一定要给一个最会办的。在这个世界上还有谁比北京最会办的,北京是无与伦比的。
第三,一定要给一个最能办这件事的。因为办奥运会不是任何人想办就能办的,在此之前有一个调查,能够办奥运会的国家基本上都是GDP在全世界排名前12或者是至少是前15的国家才有能力来办奥运会。不是说奥运会就是一个很花钱的事,但是反过来没钱是办不了的。
最关键的是第四点,由于各式各样的因素导致欧洲城市纷纷退出,在仅仅剩了两个城市北京和阿拉木图的情况下——阿拉木图当然也非常美丽的国家,美丽的城市、悠久的冰雪传统,但是和北京比起来,国际奥委会一定要选择一个最可靠的,零风险的城市。
所以有这四个原因,我想最愿意办的,最会办的,最能办的,还有一个大家认为零风险的,可能北京就是最好的选择。
所以巴赫主席对我们而言一个最高的评价是,你们能够如此迅速的响应国际奥委会提出的2020的改革计划,改革议程,这是国际奥委会最高兴的。国际奥委会也面临改革,谁最有活力,谁最有能力来完成这项任务,那一定是中国,一定是北京。
首席嘉宾:可以充分的体现,像刚才说的北京城区的场馆,除了新建一个之外,其他都是进行改扩建。
徐济成:还有一个细节,场馆考察最后一站是现在在北京四环和五环之间的国家会议中心,北京奥运期间它就是用作国际广播中心,另外它的另外三分之一有三个场馆,分别用做现代五项气手枪和击剑馆。那么实际上现在北京奥运会就将把这个馆用作主媒体主心,就是把文字和电视记者和在一块。在考察这个馆的时候,国际奥委会委员看到一面墙,说这当月整个日程安排都排满了,全部都插着小红旗或者小红星。他们就开玩笑,看来在北京我们不用担心“白象(white elephant)”,在你们这都是“红象(red elephant)”,你们的日程排得如此之满。
因此,罗格前一段曾经说过,他说奥运会现在已经成为一个城市,不管是发达国家还是发展中国家,城市再发展的新的催化剂和助推器。换句话说,发达国家可能没有这么强的发展需要,但是发展中国家一定会有这种需要,因为奥运会的七年筹办周期可能会帮助一个城市解决它30年、50年解决不了的难题。
所以从北京奥运会之后,现在国际奥委会充分把奥运会和城市发展结合在一块。原来都是奥运会不打扰城市的生活,场馆盖在城市周边30公里或者更远的地方,赛后利用就是一个问题,而北京全是盖在大专院校和居民中间。因此正是基于奥运会越来越人性化,越来越帮助城市发展,奥运会越来越可持续发展,所以它才会成为现在很多的城市来争办奥运会的一个新的动力源。
首席嘉宾:北京冬奥会在申办报告里面,能够特别打动这些国际奥委会委员的有几个元素。第一个元素我们知道,这一次北京携手张家口来联办,其中一个主题概念是长城,是在长城内外办冬奥会。在吉隆坡的宣传片最后收片的时候,就是长城的烽火台。还有一个打动这些委员的概念是规划的时间,举办2022年冬奥会的时间正好是中国人的春节。这两个概念,是不是给这一届北京冬奥会的人文色彩上增加了一些很特别的意义?
徐济成:奥运会有一个传统——五环。奥运会本身就像一个项链,然后每一届奥运会都像精彩纷呈但是又各不相同的一个珍珠或者宝石,悬挂在整个奥运会的链条上。长城又是一个典型的、化干戈为玉帛的中国的象征,因此它正好把北京、延庆和张家口串联在一块。而且在看模型时最让国际奥委会委员都很惊讶的是,场馆和滑道最近离古长城的遗址只有50米,换句话说它整个的场馆都可以在长城脚下,这是大家觉得奥运会的文化色彩是最独特的。
另外,春节是中国民族的一个传统节日,最关键的是在这个期间人们处在放假的过程中。我记得王安顺市长在申办成功之后,出来很高兴的跟国内外记者说。“欢迎大家到北京来,看长城,过大年,包饺子,看奥运。”这几个因素的确只有中国能把它都凑在一块,可能在任何其他地方就是一个单纯的奥运会。特别是中国现在迅速的崛起。崛起之后不是光看你有多少钱,人们更尊重中国五千年绵延不断的文明史。
首席嘉宾:11月份国际奥委会在北京开了一个研讨会,专门邀请了前几届办冬奥会的城市来跟北京分享办冬奥会的经验,你觉得对北京已经成立的冬奥组委来说,哪些挑战是需要我们必须及时加以解决的?
徐济成:我觉得有三大挑战是必须直面的,首先它是在三个城市分开举行。如果算直线距离从北京到张家口应该是在160-180多公里,将来高铁基本上就是沿直线过去,现在的公路是走一个弯形,将近200多公里。
首席嘉宾:又是三地。
徐济成:这样给运行带来一个空间上的挑战,交通方面就是最大的挑战。第二,冬奥会的一半项目是在室外举行,完全是看天吃饭,又期盼下雪,这样可以雪景美丽,客观上使运动员的场地、条件更舒适,更安全。但同时,它给交通运行、转场又带来新的困难。
还有一个最大的挑战,中国毕竟冰雪运动开展的比较不平衡,冰上很强,雪上相对较弱,室外这些场馆的运营,怎么能够保证雪不化,这些技术都是我们的挑战。还有如何把信息第一时间推送给在外地跑各个环节的记者。因此,最后技术上所有的挑战一定是以一个技术难题来出现的,到目前为止我们都有对应的办法。
我记得在成立大会有一个非常好的细节,原来我们在报告中承诺的是2019年京张高铁投入运行,实际上可能比这个还要提前一点,我们自己先要运行,以获得最好的保障。北京奥运会到现在为止,在各个城市举行的奥运会中,做测试赛最认真的就是北京,所以在北京奥运会期间真正实战的时候,它遇到的问题才是相对最少的,能够最快解决的。
首席嘉宾:实际上我们现在要筹办和举办冬奥会,在很多的雪上项目上我们的经验是不足的,因为我们组织的很少,整个围绕它来进行的平台是稀缺的,未来需要大量申办这样高水平的雪上比赛,未来是一个什么样的规划?
徐济成:所以这一次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申办方针中两条非常重要,就是要开放办奥运,还有一个叫共享办奥运。
首席嘉宾:另外还有两条是绿色、廉洁。
徐济成:契合当时你刚才提出的这个问题,我们没有经验怎么办,其实我们没有经验,并不是说没有参考,我们虽然没有经验,但可以请全世界有经验的来帮助我们,而且他们非常愿意帮助我们。
第二,北京、张家口和延庆的天然地势简直就是为这些项目而存在,大自然鬼斧神工已经做在那了,你只要把相应的设备架在那就行,不需要进行大规模的山体改造,也不需长途跋涉。
因此我们有信心,有条件,把全世界最前进的技术人才结合在一起。这样可以大大节省我们自己去摸索、探索的人力成本、物资成本还有财力成本。
现在是万事俱备,只需要有这么一个平台,或者有一个加速器把它整合迅速提升。我想这是一个水到渠成的过程,并不是我们在痴人说梦,这就是为了中国的发展,经济的发展。奥运会成绩的提高,青少年投入训练的基数增加,特别是老百姓参加冰雪运动增多,这才是一个必然的结果。所以保守计算它能够带动3亿人参与到冰雪运动。
首席嘉宾:今年北京的第二届欢乐冰雪季,参加的人数就会达到400多万人次。
徐济成:而且现在体育产业的发展也是国家的一个国策,10年之内我们有5万亿的目标,现在不到10年了,换句话说2014年我们才有八千亿,还有4万2千亿人民币的巨大空间。如果没有冰雪,这个比较难以完成。因此,从国家政策、经济发展、人民生活需求以及这个项目在中国的发展方面,都是一个需要的项目。国际雪联、国际冰联的代表每一次在考察北京的时候都很兴奋,想一想,我不求3亿,突然有1亿多人,我们的这个项目的人口会增加1亿,这简直是天大的好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