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奥运会的成功举办让国家游泳中心(水立方)被原国际奥委会主席雅克·罗格称赞为“设施最完善、开放程度最高、运营效果最好的奥运游泳馆”。随着北京联合张家口申办2022年冬奥会的成功,水立方也迎来了新奥运周期的新机遇,将承接冬奥会冰壶、冬残奥会轮椅冰壶项目的比赛,变身“冰立方”。

  在水立方总经理杨奇勇看来,水立方给他带来了人生最大的荣耀,作为水立方的守护者,将抢占新奥运周期下的冰雪产业风口,尽快实现“水立方”向“冰立方”的变身。


  水立方带来了人生最大荣耀 愿做好“守护人”

  从场馆工程建设到奥运赛时保障,再到赛后场馆运营,整整12年,杨奇勇为水立方贡献了自己的青春。杨奇勇坦言,水立方为自己和团队带来了最大的荣耀,自己是水立方的守护者,“代表大家看护这个美好的公共地标,让它的生命更长久。”

  在水立方建设过程中,杨奇勇曾有过让他终身难忘的瞬间。他回忆道,在2008年初,为了保证测试赛按时完成,杨奇勇及其团队连夜抢工,当熬了一夜的他看到运动员进入场馆时,“运动员的形象是那么美好健康,而我们搭建的场馆正是他们的舞台,那一瞬间百感交集,真的是控制不住了,掉了眼泪。”

  国家主席习近平曾这样描述2008年北京奥运会水立方创造的辉煌,“共产生了44枚金牌,创造了25项世界纪录,创造了超越自我的奇迹。”对此,杨奇勇认为,运动员在水立方得到好成绩固然离不开他们艰苦训练,但也与场馆的设施、环境等条件密切相关。

  据杨奇勇介绍,水立方提出了“快速泳池”的概念,在空间环境、空气、水质、水池等方面的设计上都对运动员成绩有帮助。他指出,水立方屋顶比较高,有阳光洒进来,运动员在走向竞技场的路上也可以和两侧观众沟通,更容易兴奋;为保证水质,使用了国际先进的臭氧和氯质剂相结合的技术,对运动员的眼睛和皮肤都没有刺激;水池不仅有更多氧气在表面循环,而且也特意加深,这样波浪小,运动员受到的干扰小,“这些设计都有助于运动员更好发挥。”

  实际上,在2008年奥运期间,负责赛事保障的杨奇勇并没有观看过水立方的任何一场比赛,“从早晨六点到晚上10点,我和200多名同事一直在地下室备勤,负责机电设备、能源、维修等一系列保障,压力很大。”在杨奇勇和同事们的努力下,水立方从测试赛到奥运会结束没出过任何故障,“万无一失,平稳地保障了整个赛事”。

  华人华侨是水立方的宝贵资源 盼捐资人“回家”

  水立方是唯一一座由全球范围107个国家和地区35万港澳台同胞,海外华侨华人捐资而建的奥运场馆。在杨奇勇看来,这个特性也成为水立方奥运后运营的精神主线。他强调,水立方在运营过程中一直坚持公益属性,设定了较低的门票价格,打造向市民传递爱心的公益形象,“要对得起华人华侨的赤子之心。”

  为了回馈海外华人华侨,水立方已经连续6年举办了“水立方杯”华裔青少年中文歌曲大赛,而水立方西侧的捐资人留言墙也已经吸引了10万名捐资人重回水立方。

  杨奇勇回忆,水立方捐资的海外发动过程非常感人,很多人是以家庭为单位捐的,不仅家长捐,孩子也捐,还会代表不能回来的亲戚捐款,“有很多捐资人没在现场只能由亲戚代替捐赠,当10多年后他们有机会来到水立方,在留言墙看到自己的名字时,都特别感动”。

  5月29日,水立方启动了“上善·再聚水立方”全球捐资人寻找行动,盼捐资人“回家”。杨奇勇表示,35万捐资人真正回来的连1/3都不到,希望在新奥运周期下借助互联网平台寻找这些捐资人,将搭建微信互动平台,再次连接起华人华侨的感情纽带,让他们有机会参与水立方的新一轮生命周期。

  杨奇勇指出,在平台建成之后,将首先搭建冰雪项目方面的跨境电商平台,构建华侨之间、华侨与电商平台的通道。由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也有大量的华人华侨,他希望平台能为“一带一路”的拓展作出一些帮助,“给捐资人的赤子之心一份回报。”


  新奥运周期变身冰立方 抢占冰雪产业风口

  承接2022年冬奥会冰壶、冬残奥会轮椅冰壶比赛的水立方,正面临着从游泳场馆到冰壶场地的变身和切换的挑战。按照杨奇勇的构想,冬天将作为场馆的冰季,举办冰上赛事和活动,在春夏秋三季则作为游泳馆并承担大型演出和商业活动。在他看来,冰上业态和冰上赛事的保留,既是水立方命运的大转折点,也是突破。

  杨奇勇指出,“水立方”向“冰立方”转变的过程存在相当大的技术难度。由于冰季需要每年转换一次,冰场的支撑结构和制冰系统应该经得起多次转换和拆卸,在转换过程中投入的人力也不能太多。而且水立方的温度控制能力是按照游泳比赛设计的,室温是28度,但冰壶比赛需要冰面温度降到零下6.5度,冰上温度保持在零上10度,这就需要在空调上做很大投入。

  “这个设想在奥运会历史上是第一次,压力很大。”杨奇勇坦言。虽然面临诸多挑战,但杨奇勇已说服了国际冰壶组织,“冰水转换”方案将得到执行,“我们准备了可行性的方案,也具备了实施的能力,方案可以得到较快实施。”由于在冬季项目涉及的技术比较复杂,也存在不确定性和标准不清晰之处,杨奇勇希望场馆能够尽快测试。

  即将到来的2022年冬奥会让冰雪运动在北京急剧升温,杨奇勇预测冰雪运动将在2022年之前大规模的爆发,而“3亿人上冰雪”目标的提出意味着巨大的机会,水立方必须要在冬奥会开始之前付出努力和行动,提前布局冰雪业态,搭建出基本框架。

  按照杨奇勇的计划,2018年,水立方将举办世界冰壶锦标赛,作为冬奥会的测试赛和热身赛;在2018年到2022年之间,水立方将举办商业或者民间的竞技赛事。他相信,经过2022年冬奥会的洗礼和媒体报道的井喷,水立方将迎来非常好的发展机遇。(文/李耀威)

  【更多阅读】

  杨奇勇忆水立方难忘瞬间:看到运动员入场感动落泪

  杨奇勇:提前布局冰雪 尽快让"水立方"向"冰立方"转换

  杨奇勇谈水立方独特个性:华侨捐资共建 坚持公益属性

往期回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