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冬季运动的领军项目,冰球一度在较长一段时间都远离了中国球迷热议的话题。但有意思的是,在难得的谈论中国冰球时,就不得不提到有着中国“情景喜剧之父”之称的英达这个名字。那么以演员、导演身份被大家熟知的英达,是如何与冰球结缘?而他,又会如何看待中国的冰球运动?本期,被不少冰球迷们称为“中国冰球传道士”的英达做客大公·Top体育,为大家揭开其中的秘密,讲述他与冰球的不解之缘。
开创北京的少年冰球联赛,担任北京冰协名誉主席、北京冬奥申委委员,兼任CCTV5的2006、2010冬奥会和NHL比赛的转播解说员……他变成了中国冰球界举足轻重的人物,这一切都要从儿子英如镝踏上冰面说起。
如镝走上冰球之路源于一个偶然,英达和梁欢带着他去国贸逛街,路过地下一层的滑冰场,三岁的英如镝趴在冰场外围的玻璃上不愿意走,看着儿子喜欢,英达便让他学滑冰。后来在一位冰球教练的建议下,英达鼓励儿子改练冰球。没想到英如镝不但爱上了冰球运动,而且经过努力还取得了骄人的成绩。
开创北京首个少年冰球联赛
提到中国冰球,有一名年轻的运动员不得不提,那就是首位入围北美职业冰球联盟(NHL) 的中国球员——当时年仅18岁的北京小伙宋安东。英如镝与宋安东自小相识,同学冰球,2007年,他俩带领北京虎仔队问鼎加拿大“贝尔首都杯”冰球大赛,并且一并被美国冰球新闻评为“冉冉升起的中国冰球之星”。
英如镝和宋安东所在的虎仔队就是由他们二人的父亲——英达和宋宇在2004年成立的。建队之初,队里的孩子们大多属虎,因此取名为“虎仔队”。当晚,英达依照中国传统布老虎形象,连夜创作出虎仔队的队标,这个标志一直沿用至今。
学冰球,没有比赛可不行,为了让北京冰孩们有赛可打,英达于2007年开创了北京第一个少年冰球联赛。除了需要事无巨细地操心赛事安排、场地选择、赞助商加入,英达还动用自己的影响力,不断地在电视上推广着冰球运动,号召更多的孩子们走上冰面,加入冰球运动。2012年,他和其他的“冰爸冰妈”成立北京冰球运动协会。
近年来,英如镝宋安东带队的北京少年冰球队已连续在全国冰球联赛中夺冠,打破了东北球队对冰球运动的多年垄断,对中国冰球起了“革命性的推动作用”。如今,北京少年冰球联赛也已成功开展了8届,从原先4支球队不到100个球员,发展到今天近百支球队超过2000名球员。
冰球健体更健心
英达认为,家长们之所以鼓励孩子练冰球,是因为冰球运动有以下三个特点:第一,它是强调团队性的集体运动,这对于独生子女来说是很好的教育机会,让他们学会共同分享成功与失败;第二,它是一项接触运动,让孩子们在有护具的安全情况下充分发挥爱碰撞的特点,并且在不断的肢体碰撞和接触中亲密友谊;第三,由于它是冰上运动,速度感要比篮球、足球等集体运动强,看着更加刺激、好看。
冰球是一项集速度、力量、头脑与团队配合于一身的运动,在具备观赏性的同时,其本身也具有一定危险性。但这并未影响到英达一家人对冰球的热爱,英家的冰球运动员不只如镝一人,还有她的妹妹。英达说,冰球让如镝“脱胎换骨”,把他“改造成一个小男子汉”,变得更加勇敢、坚强。同时,让孩子在集体项目中学会团队配合,在比赛输赢中不断成长,这种体育精神,是父母给孩子最宝贵的财富。
冰球是一项适合国人的运动
多年在冰球圈的“深耕细作”,英达对冰球运动有着独到的理解。他认为,冰球在中国是一项非常值得推广的运动
由于专项要求,很多体育运动可能对运动员的先天条件要求较高。冰球则不然,按英达的话说,“冰球不是一项巨人的运动,而是一个普通人的运动”。冰球不是依靠身材的优势取得统治性地位,而是依靠技术、头脑和团队配合。冰球的运动性质也很适合国人的灵巧,加上勤学苦练,中国冰球人才诞生的几率将远高于其他团体竞技运动。
对于北京2022冬奥会,英达说,这对于为冰球默默奉献多年的“冰爸冰妈”们而言,是个“意外之喜”。6年后,宋安东与英如镝这一代运动员正是“当打之年”,北京冬奥会的成功申办给了中国冰球运动员千载难逢的好机会。英达期待以他二人为代表的中国冰球运动员能够带领中国冰球队打入冬奥会,通过他们的努力,让这项运动在中国生根开花,让更多的人关心、参与到冰雪运动中,让中国成为真正的体育强国。(文/谭笑)
【更多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