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中国女排在主教练郎平的带领下重回巅峰,夺取亚锦赛和世界杯冠军,获得直通里约奥运的资格。中国女排队长曾春蕾曾经说过,“我们每个队员都是有福之人,在打球最好的时候碰上郎导这么好的教练。”在曾春蕾和郎平相处的这段时间里,她有何收获?而郎平又为中国女排带来了哪些影响和改变?近日,中国国家女子排球队队长、北京汽车女排队长曾春蕾做客“大公·TOP”体育,分享和郎平教练相处的点滴与收获。
“郎导像妈妈”
2013年4月,在中国女排的低谷期,郎平临危受命担任主教练,2015年,中国女排时隔12年后重夺世界杯冠军,在曾春蕾看来,郎平是女排重新崛起的关键因素。
但实际上,郎平回归中国女排后,女排成绩并没有立刻见起色,2013年排球亚锦赛仅获得了第四名。“郎平教练和队员需要磨合,她的想法落实在队员身上也需要一个过程。虽然在亚锦赛的成绩不理想,但郎导没有放弃,她一直相信我们,我们也一步一步跟着她走。”曾春蕾对郎平刚接手国家队时的情景仍历历在目。
曾春蕾认为,郎平教练执教中国女排近3年以来,她对工作的投入和坚韧不挠的精神对女排影响最大,“这也是我们能够最终获胜的重要因素。”
曾春蕾至今还记得,2014年郎平的父亲突然去世,大家都以为郎导会回家看一下,但没想到当天夜训的时候郎平双眼通红的进了场地,“一看就知道郎导哭过,但她一天也没有离开队伍。”忆及此事,曾春蕾一度热泪盈眶,“这件事对队员震撼特别大,在这之后队员们不再需要郎导要求什么,都知道该用什么标准要求自己。”
通过近3年的相处,女排队员也逐渐和郎平建立起一种类似母女的感情,曾春蕾甚至几次差点脱口而出叫郎平“妈妈”。谈及此,曾春蕾笑着解释,“因为郎导不仅年龄上和队员们的妈妈差不多,在生活和训练上也手把手地教我们,无微不至。”
曾春蕾还专门准备了一个小本记录郎平在训练中的一些要求和“至理名言”,她认为郎平关于“乐观”的诠释对自己影响最大,“郎导说在四平八稳的时候高兴不是乐观,在困难和挫折的时候还能看到光明才叫乐观精神。”这句话也帮助曾春蕾在困难的时候过了一个又一个坎。
科学训练助中国女排夺冠
郎平有丰富的执教经验,既担任过中国队教练,也远赴重洋,带领过美国国家队和意大利、土耳其职业联赛的球队。她执教中国队后,在伤病治疗、训练方法等方面都引进了很多战略,曾春蕾认为,在伤病康复和体能训练方面的改变对中国队效果最明显。
曾春蕾介绍,目前中国女排不仅使用国内的康复手法,也引进了国外的康复师,“比如急性拉伤的时候,康复师会通过放松肌肉段的其他肌肉,促进局部康复。”在体能方面,体能康复师会用更多手段激发肌肉,让队员身体平衡能力更强,加强运动能力。
在过去的一年中曾春蕾的腰伤一直比较严重,但最后能以较好的状态站到世界杯的赛场上,她认为是和平时的训练安排是分不开的。
郎平上任后提出了“大国家队”的理念,扩大集训规模,考察和锻炼更多后起之秀,中国女排队员名单由原来最多十五六个人增加到30多人,每个位置总是保持三到四个人在竞争,而且在实战中也给年轻队员上场的机会。在比赛和训练过程中,曾春蕾体会到“大国家队”为中国女排挑选出了更好的队员,也提升了队伍的能力。她指出,队伍不再依赖场上的6个人,当绝对主力需要休息时有人接应,而且有更多的人参与比赛,打法也不容易被对手研究透。
随着8月份里约奥运会的临近,现在除了还在征战女排联赛的部分队员外,中国女排已经开始集结冬训并加紧备战,入选国家队的曾春蕾也为自己的奥运之行定了一个目标,“这个目标是每个排球人心中最高的顶点,我会用实际行动逐一实现。”(文/李耀威)
【更多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