独家评论:桑巴足球毁于中等收入陷阱?

摄影师Renato Stockler拍摄的圣保罗的球场反应了建造公共社区球场的紧迫性,而这些场地正因为房地产开发而迅速消失。
茨威格在《未来之国》里把巴西当做人类文明的最理想样本,寄托了他所有人道主义美好愿望,欧洲不过是“昨日的世界”,巴西才是“明日的世界”。如今,巴西一举成为南半球第一强国,GDP稳居世界前八,是高速发展的世界大国,势头仅次于中国。
不幸的是,巴西的强大与巴西足球的强大似乎呈反比。桑巴足球何曾陷入过前锋荒?何曾防线被打成筛子?何曾脚法如此粗糙?何曾战术如此简单?央视的阿迷白岩松也加入到“段子手”行列,幸灾乐祸地嘲笑巴西队两场世界杯被灌进10个球,而国足也不过是3场丢9球……据说从太空看地球,肉眼能发现两个景观,一个是万里长城,一个是巴西后防的空当。
这届世界杯就是对魔幻现实主义的讽刺!巴西足球失去魔幻,只剩下现实,他们在全盘欧化的过程里丧失了自我,砸掉了百年老店的招牌,不正宗,不地道,不原汁原味。当你看到绿巨人浩克摔跤手体型的球员占据中前场,便知道巴西在基层人才选拔上走上了邪路,他们过于迷信肌肉力量等科学指标,而忘记了加林查是受小儿麻痹症和饥饿折磨而幸存下来的畸形儿,忘记了太多巴西足球大师身材都称不上匀称和孔武。
1994、2002年世界杯两次功利主义足球的胜利,拉动了巴西国内对工兵型和破坏型球员的“内需”,他们不择手段的疯狂犯规,沦落成只会靠扔石灰抓下体取胜的韦小宝。在全球化趋同的时代背景下,纯正巴西球员的生长空间愈发狭窄。就像巴西足球作家萨瓦莱斯所言,1994年佩雷拉只带了两名巴西球员:罗马里奥和贝贝托;2002年斯科拉里的首发名单只有三个巴西人:大罗、小罗、里瓦尔多。
金砖国家峰会在世界杯结束后马上召开,据西方媒体爆料这个日程安排是在酷爱足球的习近平坚持下做出的。可惜的是,习主席无法和巴西总统罗塞夫共同沉浸在“六星巴西”诞生的欢快氛围里。中国足球和巴西足球正在面临相似的窘境,这是高速增长的发展中国家必然面临的麻烦。


-
不一般
-
不一般
- 监制:安永峰
- 策划:岳嘉
- 撰稿:杨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