独家评论:国际奥委会把中国当救星来讨好

北京奥运是“无与伦比”,南京青奥是“完美无瑕”,国际奥委会主席不吝赞美之词,一方面,中国办大赛能力的确世界第一;另一方面,中国已成为国际奥委会最大恩主。
奥运会正在陷入“巨人症”似的慢性危机,日益膨胀的花销让不少国家知难而退,2022年冬奥会只有北京、挪威奥斯陆、哈萨克斯坦阿拉木图坚持申办,而慕尼黑、斯德哥尔摩等为数众多的城市在选民的反对声下宣布弃权。申奥城市越来越少,让国际奥委会如坐针毡,照此势头发展,奥运会终究会被妖魔化,沦落为“劳民伤财”的代名词。
2012年伦敦夏奥会耗费180亿美元,2014年索契冬奥会砸掉510亿美元(超过历届冬奥总和),人们甚至将希腊债务危机归罪于2004年雅典奥运的大兴土木。
美国曾经是国际奥委会的大救星——1972年慕尼黑、1976年蒙特利尔、1980年莫斯科连续三届奥运会动辄几十亿美元巨亏,是1984年洛杉矶奥运会的商业奇迹止住了颓势,并把奥运会从烫手山芋变成香饽饽。
然而,随着全球经济不景气,美国对于奥运会这个庞然大物意兴阑珊,他们只对夏奥会的游泳、田径、体操、冬奥会的冰球、花滑等个别项目感兴趣,所以当NBC花费23.8亿美元买下2018年平昌冬奥和2020年东京夏奥的美国转播权后,所有人都认为必赔无疑,更何况东亚和美国还有时差阻碍。
国际奥委会明抛媚眼、暗送秋波,鼓励美国申办2024年奥运会,但纽约为首的30多个美国城市直接拒绝了奥运会,剩下的华盛顿、旧金山、洛杉矶、波士顿态度不冷不热,当地政府申办欲望不强,美国民众更是同仇敌忾反对花钱办赛。
衡量奥运会的经济盈亏和文化遗产相当困难,因为投资不能以短期收入做判断,并且有些东西无法量化。奥运会很多投资是面向未来的,这些投资迟早要做,所以它对新兴经济体好处比较明显,比如2022年京张申奥与京津冀一体化战略完全同步。发达经济体美、英等国各方面建设趋于成熟,这种投资的价值就会大打折扣。——日本在长达20年的衰退后,渴望奥运推动高科技和民族自信,复制1964年东京奥运的经济起飞,这就另当别论了。


-
黄金时代
-
不一般
-
体育人生
- 监制:安永峰
- 策划:向边南
- 撰稿:杨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