独家评论:三大球官僚思维会导致瞒上欺下

体育总局局长刘鹏:三大球成绩与综合国力不断攀升的大国形象不相符
贺龙1964年提出“死不瞑目说”,他的原话是:“三大球为什么上不去?解放到现在已经15年了,再搞不起来,难道要搞50年?必须赶快下功夫啊!我快70岁了,希望在见马克思之前能看到三大球翻身。三大球搞不上去,我死不瞑目!”贺帅讲话50周年之际,三大球依旧是中国体育的沉重话题,梦想没照进现实,“难道”却化作了现实。
三大球是苏联举国体制体育的一种提法,指的是奥运会里三个集体球类项目,共通之处是球的体积大。现在俄罗斯基本都不再用“三大球”的称谓了,从关注度看,冰球是俄罗斯国球,普京就曾表示,政坛退休后就去打冰球,该国有针对老年人的“夕阳冰球会”。而中国三大球始终不能扬眉吐气,一个大国的历史情结解不开,这种郁积的民族情结反过来给三大球增添了魅力。
只有中国还坚持“足篮排”并行不悖的捆绑推广,国际体育界很少将三大球并列,三大球的国际组织也尽量凸出自身特色,避免与其他项目混淆。足球是公认的世界第一运动,篮球和排球世界范围内影响力就相对有限了。当然,在中国又有其特殊性,篮球是国内普及程度最高的运动,早在上世纪60年代贺龙就说过“我们对篮球兴趣高,对足球兴趣低”,随着NBA和姚明效应带动,篮球培养了大量青少年球迷;由于中国女排曾是“国魂”,排球也被赋予了更多的光彩。
中国三大球衰退其实与奥运金牌战略同步,总局注重“效率”和“产出”,狠抓成本低、见效快的金牌项目,地方体育局更是狂砍三大球的经费和编制,以至于现在不少省运会、市运会都不设三大球比赛。
中国体育系统“唯上”,而不“唯下”,极尽察言观色、揣摩上意之能事,习近平用自信开放的“足球外交”取代敝帚自珍“乒乓球外交”,多次在公共场合表达对足球的热爱,青奥会前更是指出:“三大球要搞上去,这是一个体育强国的标志。”体育总局以最快速度响应中央号召,“痛下决心,狠下力气”云云说得天花乱坠——这么多年了,莫非总局以前没下过决心,没下过力气?三大球年年喊,年年软,总局领导都干嘛了?


-
不一般
-
体育人生
-
黄金时代
- 监制:安永峰
- 策划:向边南
- 撰稿:杨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