独家评论:中国体育产业超美国的底气何在

中国是全球智能手机用户数量最多的国家,是全球个人电脑年出货量最大的国家,还是全球汽车年销量最高的国家——相应地,中国巨大的市场覆盖各个领域,潜在的体育爱好者和消费者也是世界第一。
国务院赋予体育产业国家支柱产业地位,将其作为拉动内需和经济转型的利器,就是看中了体育的特殊价值。严格而言,中国没有真正的职业体育,缺少真正的体育产业,正是基于此,才有更大的挖掘空间。美国每年的体育产业产值维持在4500-5000亿美元左右,差不多相当于上海和北京一年GDP总量之和!振兴体育产业,就等于再造两个北京级别的国际大都会!
万达老总王健林热衷电影和足球,他做出中国电影市场2018年超越北美的大胆预测,去年中国电影票房达到36亿美元,是美国电影票房的1/3。按照西方发达国家的正常比例,体育赛事票房应该是电影票房的两倍,体育产业产值应该是电影产业的七倍!现在中国体育产业完全没有起步,每年的赛事票房连3亿美元都不到,而美国处于鼎盛饱和状态。
中国存在荒谬的产业错位,教育这项事业被搞成了赚钱的产业,体育这项产业被搞成了“光荣的事业”。体育产业化和市场化,其实就是群众体育的升级版——就是运作那些让老百姓喜欢的、痴迷的、可参与的、可互动的、观赏性强、震撼力大、电视容易转播、媒体容易报道的项目。
体育产业的目标不是为国为民争光,而是为国为民争利。所谓的“利”,一方面实现经济创收,拉动GDP、刺激消费、提供就业;另一方面,促进大众健身,满足体育娱乐。威灵顿将军说,大英帝国是在伊顿板球场兴起的;老布什总统说,今日美国是在常春藤橄榄球联盟缔造的——除了富国与强民,体育还会赋予一个民族壮阔的国魂、兴隆的国运。
为什么中国体育的优势项目都是国际非主流项目?因为体育总局官员习惯投机取巧、避实就虚,专门与职业体育背道而驰,全世界人民都喜闻乐见的项目不花力气搞(拿金牌太难),总是热衷在冷门项目捞政绩。
一些介于主流与非主流之间的项目,中国强了,就不主流了;美国强了,就主流了!中国体育除了追逐金牌一无所能,不懂包装明星运动员,不会打造品牌赛事,跳水当初美苏争霸,是不次于游泳的项目,中国梦之队一形成垄断,跳水地位陡降,特别是郭晶晶退役后,现在的跳水队毫无号召力可言。仁川亚运会所有中国跳水队的新闻,还不如韩国选手0分的蛤蟆跳点击高!


-
黄金时代
-
不一般
-
体育人生
- 监制:安永峰
- 策划:岳嘉
- 撰稿:杨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