独家评论:武僧一龙应投身擂台艺术战一凤

佛已不是佛,僧已不是僧。凭借贩卖民族虚荣、兜售少林神功,“武僧”一龙加冕中国搏击最能抢头条的明星,但这是以牺牲尊严、操守和名声为代价的。他本可以诠释一位草根拳王不断精进的励志传奇,却被背后的利益集团打造成满足大众“中华功夫天下第一”集体意淫的道具。
动辄就自封本土选手“中华勇士”,动辄就导演暴揍外国拳王的闹剧,这套赚眼球圈钱的办法曾经屡试不爽。但随着国家体育产业的升级(不需要低端赛事了)、观众搏击知识的普及(不那么好糊弄了),一龙式煽动狭隘爱国情绪的炒作,总有一天会穷途末路、断港绝潢。
油亮的光头、发达的筋肉、崭新的僧服袈裟、黄色的功夫灯笼裤、身披五星红旗配合《少林寺》音乐伴奏,时不时还要秀下“金钟罩”和“吊死功”,俨然就是武侠剧组常见的场景。某种程度上说,一龙就像个敬业的动作明星,从来不用替身、从来不用NG,从来未忘过词、未穿过帮。——我瞬间领悟了,如果一龙没有愿望、没有能力、没有自由到更高水平的竞赛平台证明自己,那么,他何不试水WWE式的表演赛。
WWE美国职业摔角可以理解为一种“擂台艺术”,赛事是有台词、有剧情的,比动作电影更刺激、更火爆、也更依赖搏击技能——但它是公开假打。Youtube和Facebook的数据显示,WWE压倒了四大联盟NBA、NFL、MLB、NHL,高居美国体育类节目视频点播量第一、粉丝关注数第一。在文明的限度内,WWE最大程度上发扬了个人英雄主义和原始野性蛮力,这大概是其成功的秘诀。
那些只会渲染民粹主义捞钱的赛事方,一直缺乏国际视野和商业智慧,中国迄今没有一项WWE式的娱乐表演节目,为何不尽快填补空白!看看国内武侠小说、功夫电影俘虏了多少武术痴迷者,推出国内版的WWE,定然可以活跃体育市场,丰富搏击产业。更重要的是,这种公开的假打不存在意淫和欺骗,娱乐化营销令受众面大增,也会争取到为数众多的非体育迷。
巨石强森般的WWE巨星,需要出类拔萃的身体素质、独树一帜的观赏性技能、超强的抗击打能力、以及娱乐观众的天赋,包括演技、口才、台风、气场……而一龙拥有独特的“少林题材”,号称掌握了铁布衫杀手锏,其不标准的乱拳也更接近街头血腥斗殴,再培养一下临场表现力,学着强森口吻自信满满地说:“我的功夫比地球上其他任何人都要漂亮”,保准一龙成为全世界最具影响力的功夫明星,至少要比李连杰、成龙、甄子丹受欢迎。
中国版的WWE不一定非要遵循摔角规则,尽可以融入更多中国武侠元素,一龙在擂台上施展“少林72绝技”,想必再不用担心票房惨淡。WWE人物正反派设定、恩怨纠葛、剧本情节都是很讲究的,一龙、一虎、一豹组成战队3对3打遍天下,再找个武术美女包装成“武尼一凤”,专门用花哨炫酷动作降服一龙,最后剧情反转一龙一凤两情相悦双剑合璧,那就更符合大众口味了……
人民需要娱乐,但人民不需要意淫。我们宁可看一龙WWE式假打,也不要再看一龙高举民族主义大旗招摇过市。
大公体育特约评论员 杨华
【大公体育独家出品 转载请注明来源】


- 监制:安永峰
- 策划:林清晓
- 撰稿:杨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