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奥林匹克之父顾拜旦说得好:“一个民族,老当益壮的人多,那个民族一定强;一个民族,未老先衰的人多,那个民族一定弱。”磨砺体魄、激发精神、铸造意志,莫过于体育。体育盛则国盛,体育衰则国衰。

  此时,窗外传来纪念七七事变的防空警报,我们正在以这种方式缅怀历史、警示当今。天下虽安,忘战必危。防止日本军国主义抬头,避免中华遭欺凌的一幕重演,除了强大经济的支撑,除了坚船利炮的威慑,更需要呼唤民族锐气、尚武文化和不屈斗魂。

  威灵顿将军说,大英帝国是在伊顿板球场兴起的;老布什总统说,美利坚是在常春藤橄榄球联盟缔造的——除了富国与强民,体育运动还会赋予一个民族壮阔的国魂、兴隆的国运。大国崛起的中国,怎少得了体育产业的提振、体育精神的激励?

  直到现在,美国二战史学家仍认为,美利坚对纳粹德国的胜利要从黑人飞人欧文斯柏林奥运豪取四金让希特勒气急败坏,褐色轰炸机乔-路易斯KO德国拳王施姆林算起!而美国冰球队在1980年冬奥会上演“冰上奇迹”掀翻不可一世的苏联,更被称作继阿波罗登月后,美国对苏联又一次精神瓦解!

  盛唐时期,我国是世界第一体育大国,蹴鞠、马球、围棋、射箭、角抵、扛鼎、百戏等竞技远传东瀛,日本人对于大唐体育文化佩服的五体投地。然而,自宋以来,国家的衰败与体育的衰败同步。到了明朝日本刀法天下无敌,反倒要中国虚心求教了,武术家程宗猷坦言:“日本刀器,非他方之刀可并,光耀夺目,令人寒心。倭人以双手用一刀,左右跳跃,奇诈诡秘,人莫能测,故长技常败于刀。”而戚继光抗倭成功的关键,就是学习了日本刀法和日本武士道精髓。

  值得一提的是,“体育”一词是日本人用汉字创造,然后传回中国的。近代诸多西洋体育项目,亦都是以日本作为中转站进入中国。洋务派将领张之洞最早提出学习日本学校体育课程,体操、击刺、乘骑、射击、游水。日俄战争,日本士兵“近身必杀”的劈刺,也曾给中国有识之士很大震撼。可惜,晚晴民国对日本体育的学习生搬硬套流于形式,且没有蔚然成风。

  改革开放之后中国竞技体育突飞猛进,俨然已是仅次于美国的世界第二金牌大国,但主流项目的疲弱、群众体育的停滞、体育氛围的淡薄,仍是必须勇敢面对的棘手难题。习主席公开表示最爱足球、练过拳击,亲促足球试点改革、冰雪项目入关,为体育多元发展提供了指导思想。

  最能体现男子气概和民族素养三大项目足球(团队意识)、搏击(个人勇武)、百米(基本体质),中国正在努力弥补与日本的差距。中超具备亚洲最火爆的票房,最昂贵的外援,最富潜力的市场;拳击邹市明们正在追逐着自己的职业拳王梦,舆论热盼“中国帕奎奥”横空出世;百米苏炳添成为史上第一位叩开10秒大关的黄种人,令日本陆上联盟无比沮丧。

  不过,必须承认日本体育经济和体育文化仍压制中国。日本人均体育消费高居世界第一,他们的棒球、高尔夫、冬季运动受追捧程度较足球有过之无不及,诞生了一大批高端体育装备品牌,满足了高尔夫、网球、户外、冰雪等高消费群体。在运动习惯的培养、运动场地的供给、运动器材的生产等环节,我们还有太多路要走。

  漫画产业是日本第三大产业,其中体育题材又占据很大比重,比如《棒球英豪》、《足球小将》、《灌篮高手》,众多励志作品的熏陶下,让日本孩子以从事体育活动为荣(断不会有老师家长阻挠)。而我国却由于种种原因,始终匮乏有份量的体育影视或文学。日本注重相扑、剑道、空手道等民族传统体育的保护和弘扬,大大提升了国家软实力,中国相关部门则尚未意识到挖掘传统体育瑰宝的重要性。

  《中国居民营养与慢性病状况报告(2015)》指出,我国成年男性平均身高1米67,竟还不及日本的1米70,也给体育理念缺失的中国式教育敲响警钟,这或许意味着我们的年轻人的活力和斗志不及日本年轻人。《左传》云“凡有血气,必有争心”。不要让机械的课本和幽闭的死宅泯灭了中国少年的血气!

  曼德拉有言“体育具备改变世界的力量”,习主席诠释了“体育不仅仅是体育”——谨防日本右翼亡我之心、恢复强汉盛唐的大国气象,必从力倡体育开始!

  大公体育特约评论员 杨华

【大公体育独家出品 转载请注明来源】

干什么
较劲
  • 每个人都有表达的欲望
  • 无论是政治还是体育
  • 我说着,你听着
  • 或者反过来
  • 没有谁一定是对的或错的
  • 只是一吐为快而已
谁干的
杨华
  • 中国体育评论的
  • 最后的斗士
  • 不为某个群体活着
  • 只为真相而生
    往期回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