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伟大教育家无不重视体育,蔡元培提出“完全人格,首在体育”,张伯苓有言“体育比什么都重要,英美精神即体育精神”,毛泽东更是疾呼:“欲文明其精神,先自野蛮其体魄。”然而北京大学博士后、中央财经大学教授王福重却多次发出诋毁体育、讽刺女排的言论,若是口心如一,令人震惊其无知程度;若是口不应心,令人怀疑其险恶动机。
古人云,千夫所指,无疾而终。但知名经济学家并不在乎古人警告,只在乎他更“知名”了。中国女排时隔11年重夺世界冠军之后,王福重阴阳怪气的写道:“从几亿人里挑几十个人,花钱养起来,天天训练,跟人家业余自费临时凑起来的比赛,拿个冠军算个毛啊。”当有网友指出王福重的常识性错误,欧美强队都是职业球员,并非什么“业余自费”,王删除了这条微博。
不过王福重依旧喋喋不休,炮口又对准了体育特长生,批判“体特制度”有损高考公平,体特完成学业受特殊照顾,奥运冠军免试是制度性腐败。王教授怒火中烧,斥责体育特长生“四肢发达,简直是胡闹”,吐槽“体特辛苦不是进入大学的理由,挑粪大爷也辛苦,要不要来个挑粪特长生?”
其实王福重对于女排圈养制的否定,对于体育特长生制度的攻击,都不失为一种观点,但其苦大仇深、怨天尤人的发泄,不是解决问题的理性态度,而是制造问题的添乱态度。改革进入深水区,确实存在这样那样的羁绊,按照笔者愚见,圈养机制随着职业化市场化将迎刃而解,比如打造世界第一女排联赛;体育特长生诸多弊端,则要探讨出透明公正合理的流程,效法NCAA的运作方法,营造健康的大学体育文化。
值得玩味的是,王福重格外不爽女排,狡辩称:“相比中国女排,中国男足带给中国人的欢乐更多,冤枉钱花得更值。”(真是如此吗?)——对于他激怒的排球迷,王教授充满不屑:“评论几句女排,遭到一大波小流氓群起攻击。同情但鄙视你们。我真心认为,球迷是不会有多大出息的。”
女排被老百姓称作“国魂”,中华民族的灵魂与命脉,是她们激励几代人,激发炎黄子孙“团结起来、振兴中华”的热血豪情,她们艰苦拼搏、众志成城、不畏逆境、专注奉献的精神永远不会过时。王福重贬低中国女排正能量,抹杀姑娘们的卓越贡献,散布消极言论,蛊惑民意人心,难道是蓄意颠覆“国魂”?
诋毁女排“算个毛”,咒骂女排球迷“屌丝没出息”;攻击运动员“四肢发达”,讽刺体育技能相当于“挑粪技能”,王福重充满了对于体育运动的憎恨仇视、歪曲中伤。王教授笃定与体育无缘,所以才未能借助体育塑造人格、开阔胸怀,以至于人格和胸怀皆有缺陷。殊不知欧美高校恰恰是强调以体育竞技锤炼团队意识、坚忍毅力、无畏精神和执行能力,在美国拿奖学金像螃蟹一样横着走的不是学霸,而是橄榄球队长。
人之寿夭在元气,国之兴衰在风俗。朱德说:“体育运动是移风易俗的大事!”,曼德拉称“体育具备改变世界的力量!”体育风俗影响之大波及之广,远远超乎我们的想象。英国人通过伊顿板球场的磨砺击败拿破仑,日本人凭借“求战死”的叶隐精神赢得日俄战争,美国人靠着常春藤橄榄球联盟的英雄主义成为超级大国——阻碍体育,就是阻碍尚武之风,阻碍民族锐气、阻碍大国崛起!
认为运动员“没脑子”的想法实际上最没脑子,王福重之流让体育狭隘化和功利化,不注重体育健全人格、锤炼精英的层面,才是我国选手沦为比赛机器的罪魁。橄榄球顶级高手艾森豪威尔、现代五项奥运名将巴顿、列入摔跤名人堂的林肯……王教授应该有所耳闻吧?——中国大学活力普遍不及欧美,盖因体育风俗不彰。
大公体育特约评论员 杨华
【大公体育独家出品 转载请注明来源】
- 每个人都有表达的欲望
- 无论是政治还是体育
- 我说着,你听着
- 或者反过来
- 没有谁一定是对的或错的
- 只是一吐为快而已
- 中国体育评论的
- 最后的斗士
- 不为某个群体活着
- 只为真相而生
- 往期回顾